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生活知识 > 正文

现代族谱怎么写 族谱怎么写?

2023-04-16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现代族谱怎么写  族谱怎么写?

家谱形式与内容等

一、何为家谱?

家谱做为中华数千年历史发展中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尽管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编写形式也不尽相同,在编写体例,记载范围,记载内容以及编修重点等方面都会有不同,但是它们的格式规范却基本一致,都是一个统一完整的系统。一般较完整的家谱,大致有下列内容:谱名,谱序,谱例,谱论,恩荣录,像赞与遗像,姓氏源流,族规家法,祠堂,五服图,世系图,传记,谱系本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名迹录,任宦记,年谱,艺文,字辈谱,领谱字号,续后篇,捐修人员。多数家谱就其内容格式而言,也许只使用了一部分,而每个家族家谱形式的则必须使用其谱序,凡例,姓氏源流,族规,祠堂,世系图,传记,字辈谱和捐修人员这些主要组成部分。

二、为什么写家谱?

旨在记录本族辉煌的历史,并记录本族历史与发展、强化家族与集体认同感、加强族人或同姓人之间亲情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此外,家谱还有一定的文学,社会和史料价值,可为正史提供有益的补充,并为后世研究历史提供重要材料。

通常在家族发达时,家里德高望重者就会建议大家要不要编写家谱。大家一致决定,那么如果祠堂里有足够的钱的话,那么可以直接从祠堂里拿到钱,然后开始家谱的写作。祠堂里没有钱了,那么大家都捐吧。如家族第一部家谱,则德高望重者定辈分之类。

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谱了,可能是由于迁移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可以两种办法解决,一是回到原来的祖籍,请家谱;二是重建家谱。

三、家谱形式

家谱以世系图为主要表现形式,长此模样:

世系图有宝塔式图谱,树系图谱,线性图谱,牒记式图谱等(无图、曾以文叙祖先事迹)

树系图谱等

线性图谱等

四、家谱的主体部分

一般家谱以:

1、谱序:稍大规模的家谱在卷首必有一到数十篇序文,是每一部家谱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谱序由新序,旧序,族外人客序,跋语,目录及刻印人名等有关本族之叙述组成。

2、凡例:以说明家谱纂修原则及体例为主。通常情况下,有些家谱每次续修都要订出几条符合社会潮流和需求的规矩,作为修谱应遵循的准则。

3、姓氏源流等。意为同一族姓起源,迁徙等。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起源久远,没有家谱的记载,后世是难以厘清的。每一套《家谱》辨明了各自的姓氏源流,既可代代相传,又可把族系根缘传承几千年。中国家谱素有”叙本系、述始封”之传统,明、清以来各谱亦多有记姓氏源流之篇章,或姓氏源流、或宗族源流。主要用于叙述本姓来源,本族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支派之间的关系乃至改姓原委。

4、写的是清堂号。堂号名称通常取自郡号名或史祖创编。一般而言,堂号多取自郡号名,县是秦汉时期行政区域的设置,郡号名也取自郡名,或者诸侯国名、地方府名、州名、县名。如任氏的“五知堂”(知恩泽,知天命,知幸福)。还有许多姓氏同属堂号,如:王、胡二姓郡望皆属“清河堂”。自创如:杨氏“四知堂”意为“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子知道”为人风范。许多重修家谱都只能使用自创堂号。

5、家训,族规。在众多家谱里,记载着不少治家教子名言警句流传至今,如耳熟能详的颜氏家训和朱子治家格言。家规由宗族家族成员联合制定而成,用于约束教化族人,它是家谱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名称不一,类型多样,如家规,家戒,家法,家礼,族规,族约,祠规,戒谕等等。

家训的内容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四),符合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和墓祭的程序

6、祠堂里。记录了宗族和家族祠堂建置情况,介绍了祠堂建筑规模、地理位置、堂号和由来,包括与祠堂相关的碑刻、诗文、祠联和祠匾以及祠堂图等,建祠捐资的人名记载了祠堂的神位世次,配享,附享和祭祀等内容。

7、世系图等。世系图为家谱的主要内容,又称世系考,世系记。这一部分是所有家谱都有的,用世系图明确记录了每个家族成员的相互关系和繁衍发展情况。应用较为广泛的世系图样式主要有欧式,苏式,宝塔式,牒记式等4种,欧式又称为横行体,其特征为:世代分格排列,从右到左横冲直撞,五世一表里,使用方便。苏式又叫垂珠体,其特征为:代代直行垂挂,以竖线串起来没有横线相连,以突出宗法关系为主。宝塔式是指世代人的名字像宝塔,从上至下,以横竖线相连,中间是竖线,家族人员较少的情况下一张纸上很直观,超过了很可能带来不便而出错。

牒记式图谱:其特点在于不需要横竖线将世代人名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而只是单纯地用文字表达这种关系,其形式固定、顺序清晰、较为简洁。每种世系的图表形式各有其特点和重点。其中宝塔式随流传发展而派生出来的形式很多,树形图谱、线形图谱是最普遍的形式。树形图谱非常像组织结构图,显得清晰漂亮,应用也比较广泛。编修家族世系图,应力求通俗易懂,世序清晰,内容实在,语言精练。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许多家族修撰家谱的时候,都开始使用一些优秀的计算机软件进行便捷快速的图谱绘制和编辑,同时也能够融合一些现代审美中的风格,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进步。

无论使用何种世系图一般都会描述如下内容:身之所出;姓名性别字辈生亡时间等等;婚姻状况等;子女状况等等。

8、传记的一种。家谱上的传记又叫行状,行述,志略,通常又分:列传,内传与外传。列传,记载家族中有功的人;内传,记载家族内品行女子;外传为记载家族内已嫁品行女子之传。传记中多附有此人肖像或有关此人事迹的画面,文字以真、平、朴为优先,最忌讳溢美之词。同时,它还是评定一部作品“家传”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它以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及抄自史传的材料等为体裁,以记载家族成员贤德,功成名就者或在某些方面有重大影响者等事迹及传记材料为多。

9、字辈谱中。亦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专登族中成员名字排行之字。

10、艺文出身。艺文以收录该族知名人士所撰写的各种著述文章等为主体,同时还搜集本族人和外人之间重要的书信来函及经籍,表策,碑文和书札,有些还配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和歌曲,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非常丰富。续补这一部分内容,更是需要认真选择、谨慎输入,将最具价值、最具代表意义的文献传诸后世。

11、祖先图片,老照片和风水图。这里祖先图片,老照片都很好懂,包括风水图多指祠堂图和墓土等。祠堂为祭祀祖先之处,故于记录并发表建物版图,绘制实状乃至详细记录地理方位等。有些族谱还放故居、村庄图。

12、捐修人员等。纂修或续修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大事情,牵涉族内众多人,费时费力,所需投资较多,因此往往需要发动全族人捐资帮助修谱。修谱的一般做法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近年来许多地区家谱十年修乃至五年修,每一次都是大把花钱,这背后大都有攀比心理。劳民伤财是不足取的。

解释一点,姑娘能不能去家谱?

古代以为姑娘嫁与他人即人家。当然也有些例外,一辈子不结婚的女人都会有机会去家谱里,当然在古代女孩子无权去家谱里。

然而,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修家谱不应再“重男禁女”,姑娘们保存家谱,传谱,参加修家谱也应步入常态。

五、编修家谱注意事项

家谱是从中国几千历史中流传下来的,其中自然有许多封建朝代落后的思想与陈规陋习等,修家谱时应注意摈弃其中某些不良的内容。强调排除旧家谱封建伦理道德思想、宗法观念而不攀附假托。此外,当今社会男女平起平坐,加之独生子女、少生优生等原因,造成了子孙希少的局面,这一切都需要改变古代家谱上只允许男孩正式入谱的风俗,如今修纂家谱,对女儿姓名出生年月教育信息和其他生平事迹都同样详细记载在家谱中。

五、纂修家谱有积极意义

族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安排。号称是人生三大终极问题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自古以来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哲学家和宗教家,而家谱可能就是中国人以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轻松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是谁——姓氏源流,我从哪里来——世系谱,我到哪里去——家族坟茔和祠堂。现代编修家谱仍然有着一定积极意义,可以增强家族和集体认同感,增强族人或同姓氏人的亲情联系,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等。另外家谱也是具有一定文学、社会、史料价值的,可以作为正史的有益补充,可以作为以后重要的历史研究资料。

参天之树必有根柢;怀山之水必有源头。炎黄同心华夏一脉也;血浓于水叶落归根。续写中国家谱,还会在新时期不断发挥它特有的文化传承功能。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编制家谱呢?我们又学习了几个基本的知识:

这一问题实际上比较复杂,简单地讲,它的基本过程为:组建小组解决经费及其他问题→决定族谱的编制格式并正式编好→散谱,查谱→定时续谱。

家谱编纂前必须有充分准备。首先是建立家谱委员会等相应组织机构,下设几个小组,再决定何时写、在什么地方写、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由谁编、经费如何筹集和使用、怎样面试等。

就拿钱来说吧,经费的来源就是如果捐款与均摊的话,通常会把这俩个途径结合在一起。捐献则以家族内经费相对充裕或社会地位较高者为主;均摊就简单多了,即各户必须交纳一些钱,各宗族的做法也不一样,有的是按户摊派,有的是按人丁摊派,一般是第二种形式。经费主要用于采访费用,印刷费用等。

排忧解难,下一步最重要的是编族谱。

修谱人主要是族长,也兼及其他族人,族人身份多样,可为年长者,官,士,退休教师,大学生,也可为热心宗族事务之他族。除自家修谱外,外姓也有修谱。

修谱人之一

到了编纂具体家谱时,应事先理清家谱样式。大而言之,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世系,一是非世系。

以世系为主,世系多用欧式或苏氏或两者相结合。

世系、欧苏二体组合也被许多家谱所使用

非世系部分有序,凡例,家规,家训,字派,祠堂坟墓图,传记。不同族的内容也许差别甚大,有些族的非谱系部分只有几页甚至几十页,也许还不到谱系的1/3,但有些甚至更多,差不多和谱系不相上下。

“序”由新、旧两部分组成,新序即新修谱为编纂而成,旧序即前人修谱时作的序文,通常新序先于旧序。

前言

“凡例”作为家谱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有着“谱例”和“例言”的名称,类似于当地的“凡例”。

“家训”和“家规”规定族人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如触犯相应规约应受何种处罚,均在家训和家规里言。

凡例中

规定宗族字辈的“字派”通常对字派作简要说明。

所谓“传记”,就是记载家族成员故事的传本,入传者大多为那些为家族赢得荣耀的人物,他们可能是做官一方的官吏,或有义有善的族中人士,或某些节妇,烈女等。

“祠堂坟墓图等”在家谱上屈指可数,其中有祠堂,墓地等。

家谱撰修后,除一部分藏于祠堂外,多数都要编字号并分发各分支,亦称散谱。散谱中还举行了大型礼仪,族人与之相对应地举行接谱礼仪。

发谱字号为

各支系接了家谱后,到了一定时间内,还得把家谱拿到祠堂里去查考,如保管不严密、有破损等等,都要受处罚。与此同时,还将出现“晒谱”之类的事件。

家谱,是让你有历史的地位

“参天之木必有根柢;怀山之水必有源头。”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孩童时代的问题我从哪来。成年后,在乎祖先为何物,为什么住在此地?能确切而明确地解答这一问题的只能是家谱。

家谱又叫族谱或宗谱。它是用表谱的方式记录某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性格的书籍。内容涉及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俗人情。

一个人不管飘泊多远,都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故乡,因为有曾哺育过自己的爱人,也有曾安葬过自己的先人。所以,家谱是“根”的同义词,它是中国人尊宗敬祖、证明其家族归属和个人文化意义“身份证”的信仰。

家谱为绵延不绝的家族史上的每一个人都提供了有所归依的地位,以让他们从历史的倒影里清晰地看到自我,从而让限于时代局限的单薄生命饱满起来,让纸片般的平展生活具有一种历史厚重感。

沉浸在血浓于水寻根之情中,无论多少年后,都有一个人认识你、记得你、肯定你,即使你是多么普通卑微。不管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每家每户有个“账”、姓“书”。

家谱,拯救普通人对历史的记忆

通过家谱证实菲律宾已故前任总统阿基诺女士的原籍是中国福建鸿渐村;香港船王包玉刚查到,他就是包公的后代;朱棣文教授在获得诺贝尔奖之际,曾在媒体上清楚显示出他的籍贯——中国江苏太仓;原来韩国还有孔子后代,正是韩国孔氏大宗会副会长孔树泳和他的族人来到曲阜寻找根源,并通过家谱材料证实了.

寻根华人素有“穿越时空,家族聚会”之称。每片生命叶片都会因为有“根”滋润而变得越来越油翠、生机勃勃。在名人传记和大人物传记之外,家谱也使我们得以窥见普通百姓家族变迁的轨迹。

我们的祖先都不认识我们,但是我们要认识他们。透过寻根我们可以窥见几代人的求索。

面对这些先人的姓名,读到有关他们的记载,就能想象到父亲的爸爸,曾有过什么样的生活。他们的故事早已湮灭,但他们的基因和血脉,却流淌在后人的身上。这样的感受,格外的神秘而又神奇。

不允许“族人”变成“路人”

之前很多年轻人听了长辈们讲述往事会很急躁,见到家中老物件儿也会感觉落伍,实际上他们并不了解那些物件承载着家族文化与历史。城市生活的现代化过程也使丧失聚居地和没有枝繁叶茂的家族文化进一步被打散。

同时,家谱还具有“聚骨肉,以系身”的功能。通过在修撰家谱时多次登门拜访、不断弄清情况、追本溯源、寻祖问宗等方式,增强家族内部人员与家族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家族内部相互理解与信任、凝聚民心、族内推崇亲热之气、提倡和睦之风。

如今,当人们走出家门乃至国门的时候,不免有时候家人并不了解这个家庭。拥有族谱联宗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本族同血统同胞的认识。人在别处,路人比乡下人差,乡下人比家人差,拥有家谱,即使你天涯海角都能联接起那份血肉亲情来,而且更加温馨,更加深沉。

家谱已经不“重男禁女”了:

近几年,在中国民间掀起了一股重修家谱的热潮,以期找到本家族成长过程中的“基因图谱”。比之于情,寻根究底地在血缘层面上,家谱所具有的多种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展现出来。

近代修谱又有若干新变,最重要的就是修家谱已不“重男禁女”。封建社会里,妇女不能入家谱。而如今续修家谱,又开始出现了时代的新风貌,不仅妇女能入谱,好女婿还能入谱。在家谱中所处的地位及篇幅,不因地位论而定,但因其对社会所作贡献而异。

或许并非每一个家族,每一个人仍然要修谱,但是向往家谱和寻找来去匆匆归宿者,总是存在。

相关标签: 现代 族谱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