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中死亡后事办理流程 如何准备老人家的后事
2023-04-20 来源:互联网 【 字体:大 中 小 】
大家家里都有可能发生老人去世的事情,老人一在家去世就必须牢记这些事情,千万不能搞错。否则,后面的工作就麻烦了。
人这辈子要面对的就是生离死别了,尽管说是悲怆,谁也不想面对,但也逃不掉。因此,大家也只有用平常的态度去面对生与死,理智地前来看待生与死所引发的种种问题。
话虽这么说,却并非所有人都能够真正理性地面对,尤其是他们最亲密的亲人,一离开我们,内心的悲伤就难以启齿,也很难走出悲伤。
我们村有一位老爷爷。前年,爷爷老伴儿过世。老爷爷也已年近八旬,与老伴儿相依相伴,牵手走过五十载有余,早在对方生命深处,不能分离。
老奶奶就是出门的时候,不慎摔到门口,然后就昏迷了。送进医院的老奶奶经确诊脑溢血、全身已失去知觉、言语不利落、只会支支吾吾说几句话、肢体麻痹、无法走路。医生劝老奶奶在家里养病,交代爱人要照顾好、陪好。
老奶奶出院回到家就由老爷爷照顾了。老爷爷天天用轮椅推着老奶奶到村子里散步、晒太阳,天天把老奶奶当小孩子呵护。陪伴老奶奶聊天讲故事。老奶奶被老爷爷呵护得面色渐佳。
可是没过几个月老奶奶就变得根本说不出话来,她的心就特别急,常常眼角噙满泪水。老爷爷明白老奶奶的难过却无法表达。老奶奶也许还因为看老爷爷把自己照顾得太苦而不忍心。不久老奶奶去世。
老奶奶去世之后,老爷爷就变得不爱说话,常常独自坐在墙角发呆,没有人喊就不理他。老爷爷的饭量随之减少,人们逐渐憔悴。
不出二个月,爷爷也因为郁闷终,跟着奶奶走。
家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失去了两个至亲,均处于极度悲痛状态。
老人在家去世应如何面对?
做为晚辈,家里若有长辈去世,必须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问题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因为生命没有彩排就不会重来。一旦处理不好,留下的将是深深的悔恨。还需要特别注意某些处理过程及细节,以免搞错。
关于习俗,也许各人各地都有某种不一样的习俗。但是对大多数城市而言,家庭中存在老人去世的情况,其大体做法与办理过程较为接近。只不过农村的情况可能有些不同而已。
那么老人在家去世有哪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并加以应对?
1、抚慰老伴儿的心情
老伴是长辈中最难舍难分的。老伴儿的出走对另一半来说是最大的致命伤。两人厮守一生,彼此早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份子,没有人可以离开。年纪越大越年轻,长辈们和孩子们差不多,至亲们一走就难以接受。
如前所述村中老爷爷,因老奶奶突然走了,心情郁闷,终无结果。
因此老人在家去世首先最应该关注的是老人周围的老伴儿。身为晚辈,应留意其情绪变化并作好安抚、常陪、勿令另一半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不然悔之晚矣。
2、拨打120电话
对家中老人来说,特别是一般身体状况较好、因突然跌倒等事故出现昏迷、休克等情况时,我们难以判断他们是不是真的死了,极有可能会出现假死即休克等情况。
如果不确定老人是否真正死亡n,需要第一时间拨打120,让120的医生确认老人是否真正死亡。
此时,切不可凭经验去评判老人是不是真的死了,一旦误判,那就很可怕,后患无穷。
前些年,有个学生的外婆在家久病不起,终于有那么几天,饭来张口,只能靠喝水糊口。
前几天老奶奶忽然昏迷过去,任家人怎么叫也不见动静,人们认为老奶奶是死的。一家人都在忙着为老奶奶换寿衣,老奶奶忽然睁大了双眼。
因此,绝对不能凭经验去判定老人真的死了,最好拨打120请医生当场证实。
在此应指出,若老人非正常死亡。即老人在世时不会有什么生理和行为的奇异,不会摔跤和意外而猝死。家属对于老人突然死亡有怀疑时,可拨打110报警电话。
民警接到报警后就上门调查,若感觉到老人死亡有疑点就把老人遗体拿走。警方将老人猝死立案处理,案件破获后家属才可操办其后事。
3、到所在小区报到
在认定老人为正常死亡时,需将死亡情况报当地小区,小区将依据120死亡确认结果出具老人死亡证明。
死亡证明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后续操作流程,其中后续与殡仪馆、派出所联系销户、领取老人抚恤金等,均需老人死亡证明。
因此,切记当证实老人确实已经去世时,要与社区联系上报,由社区通知其家人到一定时间内补办死亡证明,同时告知补办死亡证明时要带的证明材料。
4、燃放鞭炮
家里的老人去世了,家人证实了以后,就放鞭炮。许多地方都有一风俗,意思就是给长辈开天门到另一个世界。还在告诉别的邻居家里有个老人去世了,想让邻居知道并给点便利。
5、搓身、穿寿衣
当证实老人确实已经去世时,家人就安排人为他们擦身子、穿寿衣。对如何擦拭身体和擦拭多少次非常考究。各地的习俗不一样,也许作法就不一样了。
擦洗身体之后给会老人换上寿衣。家里有长辈的,通常会提前做好寿衣以防止需要用时太晚买。
6、与别的亲人取得联系
在确认家中老人确实去世之后,有必要与别的亲人取得联系。便于亲人们及时来看望长辈最后一面和协助料理长辈后事。
我们知道特别在乡下,长辈去世要有祭奠仪式。这类祭奠仪式,通常都要有家族中的长辈举行。在家里要搭灵堂让别的亲友来拜祭。
另一种说法是,乡下要设宴,要请长辈出殡。此时需特别请来一个主事,可协助安排人办事,如租冰棺,购买祭祀用品,买菜,吃水果,吃宵夜等,并安排人接待来拜会的亲友。事件很复杂的任务必须布置好。一但出现闪失将产生恶果。
若在城里,通常不设宴,只由亲族举行简单告别仪式。
7、联系殡仪馆工作
家属取得死亡证明可直接与殡仪馆取得联系,殡仪馆将安排时间拖尸。
在殡仪馆亲属需带上死亡证明、本人与逝者关系证明等办理有关业务手续。
殡仪馆里将有入殓,悼念和火化三道工序。入殓是为了修容、美化逝者,使其有尊严地离去。入殓之后,逝者面色将更加红润亮泽,以备下一位亲人吊唁。
入殓结束时,殡仪馆将安排时间为亲属作最后吊唁。让亲人们见到了长辈们最后一面——告别仪式。
入殓、悼念工作均已结束,即将进入火化程序。火化过程相当残酷,许多家人都无从接受。因此火化时,通常不让家人去看,一是担心家人伤心而造成情绪失控;二是火化现场特殊,不能让家人前来围观。我们知道火化是尸体储存的场所,里面有很多细菌,进入里面的人会很容易被一些细菌感染,对身体造成伤害。
火化后殡仪馆人员将骨灰装在骨灰盒内再送给家人。
这里要说骨灰盒不必到殡仪馆去买,家人可提前做好准备。只需处理业务时交殡仪馆工作人员即可。
家人得到骨灰盒,即可将其取出安葬。如暂无墓地安葬时,骨灰盒亦可存放殡仪馆内,殡仪馆内一般可存放三年,但须由家属签订协议。
火化和安葬结束之后,这一切都还得及时处理。
1、到银行取钱
若家人得知老人在世时银行已有存款并知悉密码,则可直接持老人身份证前往领证。一般五万元以下的人,就是不用老人自己在场。若大于五万元则可分次数取出。这事赶着老人的户口还没有注销就去办,就容易多了。否则,既要公证又要涉及遗产分配,将很麻烦。
但亲属若不知老人银行卡密码则需办理公证,只需提供有关证明资料,走一遍法律程序,即可将老人在世时存入银行的款项取出。
这里要说明一下,银行不会事先告知或者告诉亲戚长辈在银行存了钱,只有亲戚本人才会知道和处理。若不知情,钱就会一直存到银行帐户。
2、领丧葬费、抚恤金
老人去世时,可享受丧葬费及扶恤金。这一条由直系亲属来处理,接受。
此时,也许有人会考虑到老人退休金能否继续享受,这就不行了。如冒领退休金,则有非法之嫌。而目前领退休金需要人脸识别,因此退休金当然不能持续领。
丧葬费与抚恤金如果是抚恤金,通常是2-3万元左右,各地可能有一些差别。但领丧葬费、抚恤金时,还是赶着不注销户口为好,办不下去就麻烦了。不注销户口时,亲戚可带上证明资料直接处理,过程就简单多了。
3、户口的注销
老人去世后,其亲属需到当地派出所注销其户口,同时身份证被销毁。去办销户,亲戚需带上老人死亡证明、本人身份证明、和户口本。户口注销时,老人社会证明资料全部缺失。
最后小结:
家里来了老人去世了,许多人会内心有点慌、有点怕,尤其是某些年轻人,从不会体验到这种情况。而当至亲猝然离世时,内心的悲痛难以言表,一时恐怕也回不来了。
但是事与愿违,大家总要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不妨振作起来,正视现实,妥善处理老人后事,使他们走得放心一些。
每一个人要面对生离死别和爱人的出走,内心是悲伤和难舍的。因此,当家里长辈健在的时候,做晚辈的必须设法孝敬父母。别因工作忙或者不如意就不回家了,须知长辈们经不住等,陪在身边的日子也就少了。千万不要等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等着长辈去世,再来的伤心与后悔之言,也已无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