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的意思是什么 客官的意思是什么 在现代的意思
2023-04-26 来源:互联网 【 字体:大 中 小 】
爱看《武林外传》,想必大家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吧,每当一位客人走进商店的大门,白展堂总是箭步走上前问:“客官,你打尖住店吗?”住店是可以理解的,就是这个打尖有些奇怪,然后,打尖的真正含义?为何目前还看不到这样的使用?
打尖,原为京津地区的方言?
实际上打尖这句话一开始是在京津一带很盛行,为当地群众普遍使用方言,按《汉语大词典》释义,打尖,指旅行或工作时吃东西、小憩,相信你也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它的内涵,嘉宾答到打尖时,店小二不把客人带到楼上去寻房,但要引它坐在书桌前,再上酒菜就清晰可见了,打尖,即吃东西。
打尖这句话究竟产生于何时,现在已难以核实,但就目前所掌握的种种材料而言,清初时期,打尖使用特别经常,在各类白话小说里,都有打尖二字,如李汝珍著《镜花缘》,第六十三回写到:“如路逢打尖食宿.”白话小说受众广泛,所以,打尖的方言说法,也就越传越多,一般是与住店一起发生,用于问客之意,并,打尖在意义上也有所扩大,不只是指吃,有时亦指到店里短暂过夜,而且“住店”指的是较长的一段时间,通常指居住数日或数日以上。
打尖这个词如何产生?
打尖一词的含义虽有进食之意,但字面意思是,根本看不到哪跟吃有关,那就,打尖这个词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还有什么原因说吃?针对这一问题,大家有好几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打尖,即“打发舌尖”,简要地使用。不管是赶路也好,劳作也好,都相当吃力,人在此过程中易饿,易馋,尽管空着肚子,但品鉴美酒美食是舌,所以,大家谈到吃,主观上会有一种嘴巴舌头都很满意的感觉,而舌尖的精彩感觉,方得解馋。
那为什么是“打发”?也非常简单,人都是匆匆忙忙的,半路上觉得饿了还没来得及悠闲的大快朵颐,却急忙去酒馆化解,打发这两个字才可以描述这匆忙紧迫的心情,终究,晚饭后还得忙正事。若以“吃午饭”、“用餐”等表述,会看起来好像很正规,亦无此种生活化之意趣与画面感而可见一斑,有时方言只是比较接近百姓生活而已。
第二种观点认为,打尖,原意为打火,也许是流传过程存在错误,于是变形为打尖,这句话不无道理,由于尖与火的确更相似,若书写潦草些,就是容易错认,还有,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还使用了打火,如汤显祖《邯郸记》,出现了这种使用方式:“也有远方客商,来此打火。”打火是生火,古代社会并不像我们现在这个城市,酒店林立,高楼林立,人在饥饿的时候,往往要随地寻找些木头,树叶等,生火时干脆煮些熟食食用,在满足了口腹之欲之后又急匆匆的赶路,逐渐的,打火成为吃的意思,以及打火的错误传播后,成为一个打尖的问题。
第三种观点认为,打尖实际上与“搭肩”同音,这样的使用方式极具画面感。众所周知,古代人旅行没有行李箱和蛇皮袋,达官贵人或出远门者,大概都要用箱匣装随身物品,贵重物什,但多数普通百姓却在寻找一种巨大而坚固的布,简单的装一些衣服盘缠、把它挂在肩上,然后就上路,这就是包袱。
客人们背着包袱来到商店,住店的话,当然要摆放在客房内最为便捷和安全,而若仅仅是吃,小憩而已,在旁边或交给店小二看管,包袱中若藏有值钱物什,小二怕失去宾客惹祸上身,索性搭肩随身观看,所以有“搭肩”一说,一样的富有生活气息。时间长了,大概是打尖的字比较好写吧,或读音过于相似而发生误传,成为一个打尖的问题。一句话,无论什么话,实质都是普通民众语言生活化的表现,与书面严肃术语比较,这类方言就生动逼真多了,还可以使人们更多地领略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正因为如此,学习方言又是一种职业知识。
打尖还有别的意思
其实打尖这个词除盛行于京津地区外,还有的,但意思并不是那么相同。第一、四川方言中还有打尖的意思,但指代某种食品,叫鸡蛋醪糟,又称酒酿蛋,就是将鸡蛋打入滚水里,配以红糖和枸杞,又加入酒酿后口感甜酸。古代中国,农耕生产占主导地位,每逢农忙时节,人天还没有亮,就得赶去田里干活,常常还没到中午已饿得如饥似渴的时候,家里会准备“打尖”送去田间,供农人歇息解馋,撑到午饭时间,它与“打发舌尖”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打尖在广东方言中也是如此,无非是,打尖这时就成了贬义,表示插队。广东方言中,打尖起源于打对,读音完全相同,所谓对,就是用木片制作楔子,常用于填补狭窄缝隙,避免物品松动或撬两物品,而且插队落户,犹如楔子,瞄准缝隙插入人堆中,那就牢牢地呆在那里,再不愿意出来了,以打对形容插队的意思,真是栩栩如生!
但我想你也是看的出来的,对字的笔画过大,而很多人连这个都不知道,因此,慢慢换成尖。这是语言运用中普遍存在的倾向,语言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交际工具,把实用性、普遍性放在第一位,因此,复杂词将替换为简单词,不常见词将替换为常见词。
结论:
方言虽诙谐,生动,但使用范围终究受到限制,打尖等使用范围仅限于少数几个区域,并且伴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语言是不断标准的,许多方言也逐渐从我们视野中消失。但方言的生存意义也不可忽视,它不仅可以反映文化,人口等方面的变化,还反映了各个时期社会风貌和方言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