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想做某事却不能做的诗句 表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诗句
2023-11-09 来源:互联网 【 字体:大 中 小 】

1.《龟虽寿》曹操·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乐游原 / 登乐游原》朱熹·明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蜀相》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百正集·送苟厚夫学正之昌国序》连文凤·清
非厚夫本志也,
奈何力有所不逮,
技术有所不及,
故不暇择地之美恶近远焉。
2.怎样用诗句来表达自己想做却不能做诗句来形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
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1]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列子·黄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列子·黄帝》是一篇古文。
本篇皆在论述养身冶物之道。全文围绕道心与外物的关系展开多番探讨,唯有应理处顺,忘形养神,才能达到所适常通,遇物无滞的境界。
具体而言,修养内在道心。必须”壹其性,养其神”,做到心无逆顺,物我两忘。
列子以列子御风、伯昏临渊、商丘诚信、粱鸯饲虎、津人撮舟、吕梁济水、佝偻承蜩等多则寓言对此反复加以证明。同时他又指出,除了保持内心的虚静凝独,人们在应物处世时还必须“含其德”,做到韬光养晦,与世无违。
文中海上沤乌、赵襄子狩猎神巫季威、列子之齐、杨朱之沛,杨朱过宋数章,既为阐明其理。陆游《子遹入城三宿而归独坐凄然示以此篇》吾儿早自立,所惧非饥寒.我归自仙蓬,再疏请挂冠.明恩华其行,汝亟忝一官.得禄宁甚远,惧违菽水欢.我年且九十,亦觉去汝难.生死要相守,岂惮联征鞍.但恐老益衰,千里愁关山.官期犹累岁,言之已辛酸.村醪泻盎盆,山果亦满盘.春风吹桃李,一笑且团栾.《子遹入城三宿而归独坐凄然示以此篇》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陆游的代表作品之一。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3.怎么用成语形容“想要去做某事,却又不能做”鞭长莫及、爱莫能助 、无可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
一、鞭长莫及
白话释义: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朝代:战国
作者:左丘明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翻译:鞭子虽然长;却够不到马肚子
二、爱莫能助
白话释义:爱:爱惜;莫:不。 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朝代:周期
作者:佚名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翻译:能举起唯有仲山甫;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三、无可奈何
白话释义:奈何:如何,怎么办。 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翻译:太史伯阳说:‘灾祸成了;没有办法
四、心有余而力不足
白话释义: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朝代:战国
作者:孔子
出处:《论语·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翻译: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仁了吗?我没有看到力量不足的;因为有了,我还没有见过呢
五、力不从心
白话释义: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朝代:东汉
作者:范晔
出处:《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翻译:现在使用的大军不能得出;如果各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4.怎样用诗句来表达自己想做却不能做诗句来形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1]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列子·黄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列子·黄帝》是一篇古文。本篇皆在论述养身冶物之道。全文围绕道心与外物的关系展开多番探讨,唯有应理处顺,忘形养神,才能达到所适常通,遇物无滞的境界。具体而言,修养内在道心。必须”壹其性,养其神”,做到心无逆顺,物我两忘。列子以列子御风、伯昏临渊、商丘诚信、粱鸯饲虎、津人撮舟、吕梁济水、佝偻承蜩等多则寓言对此反复加以证明。同时他又指出,除了保持内心的虚静凝独,人们在应物处世时还必须“含其德”,做到韬光养晦,与世无违。文中海上沤乌、赵襄子狩猎神巫季威、列子之齐、杨朱之沛,杨朱过宋数章,既为阐明其理。
陆游《子遹入城三宿而归独坐凄然示以此篇》
吾儿早自立,所惧非饥寒.
我归自仙蓬,再疏请挂冠.
明恩华其行,汝亟忝一官.
得禄宁甚远,惧违菽水欢.
我年且九十,亦觉去汝难.
生死要相守,岂惮联征鞍.
但恐老益衰,千里愁关山.
官期犹累岁,言之已辛酸.
村醪泻盎盆,山果亦满盘.
春风吹桃李,一笑且团栾.
《子遹入城三宿而归独坐凄然示以此篇》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陆游的代表作品之一。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5.表达“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诗句有哪些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出自唐代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释义:
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2、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出自唐代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释义: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自唐代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释义: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释义: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释义: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6.只说想做某事却不做的成语纸上谈兵
【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例句】: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7.表达想要做某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句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无能为力了:
1. 那些用来安慰别人的话,却始终安慰不了自己。
2. 躺在床上,如陷进无尽的泥潭里,无能为力。
3. 爱情是一份纯美的情感,有时是甘心情愿的,有时却无能为力。
4. 我们像是表面上的针,不停的转动,一面转,一面看着时间匆匆离去,却无能为力。
5. 那时的难过、沉默、心痛,只不过是四个字:无能为力。
6. 顺其自然只是无能为力的一个好听的说法。
7. 我无能为力,因为我不知道你为什么难过,更害怕知道你为什么难过之后,我还是无能为力。
8.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顺其自然,因为心无所属所以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