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诗句 > 正文

关于文华的诗句合集(实用) 关于文华的诗句

2023-09-28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关于文华的诗句合集(实用) 关于文华的诗句

关于文华的诗句合集(实用)

【导读】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文华的诗句合集(实用)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诗经》中与文华有关的诗句

《诗经》经典名句集锦(43句)001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00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003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罝》004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005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诗经·召南·草虫》006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邶风·柏舟》007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008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009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010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诗经·邶风·凯风》011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012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013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014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015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01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017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018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019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

卫风。氓》020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卫风·木瓜021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02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023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024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02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026 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027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02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029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030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陈风·月出》031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032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033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034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诗经·小雅·天保》03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036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037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诗经·小雅·鹤鸣》03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03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040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041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04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043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

2.关于弘扬中华文华的诗歌

一 中华世纪坛赋 作者:魏明伦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浪淘何物?劝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址,推动历史车轮。

★驶至近代,国难当头。百年忧患,敌忾同仇。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涅磐。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

★登坛了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对比幽州台,激发冲霄志。哀兵必胜,中华必兴。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

二、中华世纪坛赋 作者:雪川

★设坛祭祖,乃尘海茫茫,意会圣贤、神通经典之盛事。古今异格,赋颂不已。且喜京华世纪之交,日融乎比,月裁乎兴。凡人间山水草木,潇潇然如卞子采玉,琢就长安街西令惊鸿游目骋怀之杰作,坛名中华世纪。

★此坛也,非教化空动之吟咏情性。森森万象,寓九州绵乎八极之道;冥冥造化,藏四海生于六经之名。岂肯淡忘文韬武略,长留堦前玉树临风;不为摹写雕龙画凤,重铸坛顶神眼照人。

★昔者岁星由北而东,南巡西走,左行于地。其率领诸神统正方位之状,天何言哉!后世凡筑墙垒垣,出师讨贼,开拓封疆,均祭祀于大荒之中,掐玄机以扣天门。今物示于极,民动于心,泱泱华夏鼎新革故之伟业,璨然若炬。天之人望如金声玉振。负道义,垂华表,转国运,济沧桑!天下百姓再竭斯坛,莫不寄言盛世中华,披肝沥胆,以怀珞握瑜之妙笔,画衔才佩德之重彩也。

★嗟乎神坛长在,盛世长在。区区辞约意简之赋,盖踯躅于阙伯难成岁首,改用实沈之意蕴美而成。笔路荒芜处,窃望披阅者视若写物图貌之省净文体也。是为辞缘。

魏明伦的赋主要表现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跨度、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气势磅礴;与前者相比,雪川的赋更多的是展示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厚度,文采飞扬

3.形容文华的成语

形容文华的成语

1、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2、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3、知文达理: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4、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5、美雨欧风: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6、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7、胸中无墨:胸中没有墨水。比喻人没有学问,文化水平低。

8、卖弄才学: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9、一穷二白: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10、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11、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12、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13、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14、衣冠文物: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这里借喻文人众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众多,文化兴盛。

15、识文断字: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16、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17、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18、粗识之无:粗:略微。略微认识“之”“无”二字。指文化程度很低。

19、能写会算: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20、欧风墨雨: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21、未识一丁: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

22、粗俗之辈: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23、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24、横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没有文化。

25、知书识字:指有文化修养。

26、欧风美雨:①比喻欧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②比喻欧美的侵略。

27、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28、百年树人: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29、谈吐风雅:风雅:风流儒雅。指有文化修养和生活风度。

30、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31、博大精深: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32、不识之无: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33、传道受业: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34、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钻研古代文化。

35、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36、斯文委地:犹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37、兴文偃武:偃:停息。振兴文化经济,停息军事武备。

38、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39、裂冠毁冕:①比喻背弃王室。②比喻绝意仕进。③比喻毁灭华夏文化,背离民族传统。

40、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41、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4.形容文华的成语

形容文华的成语1、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

指人没有文化。2、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

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3、知文达理: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

形容有教养。4、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5、美雨欧风: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6、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7、胸中无墨:胸中没有墨水。比喻人没有学问,文化水平低。

8、卖弄才学: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9、一穷二白: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

比喻基础差,底子薄。10、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11、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12、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13、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14、衣冠文物: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这里借喻文人众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众多,文化兴盛。

15、识文断字: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16、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17、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18、粗识之无:粗:略微。

略微认识“之”“无”二字。指文化程度很低。

19、能写会算: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20、欧风墨雨: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21、未识一丁: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

22、粗俗之辈: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23、知书达礼:知、达:懂得。

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24、横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没有文化。

25、知书识字:指有文化修养。26、欧风美雨:①比喻欧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②比喻欧美的侵略。27、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28、百年树人:树:种植,栽培。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29、谈吐风雅:风雅:风流儒雅。

指有文化修养和生活风度。30、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

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31、博大精深:博:广,多。

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32、不识之无: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

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33、传道受业:受:通“授”。

传授道理,教授学业。34、敏而好古:敏:勤勉。

指勤勉钻研古代文化。35、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36、斯文委地:犹斯文扫地。

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37、兴文偃武:偃:停息。

振兴文化经济,停息军事武备。38、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39、裂冠毁冕:①比喻背弃王室。②比喻绝意仕进。

③比喻毁灭华夏文化,背离民族传统。40、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

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41、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5.文华解释一下

文华(汉语词语)

编辑

?[wén huá]

文华多指文章的华采。具体有四种解释1.文章的华采。2.才华,文才。3.指有才华的人。4.文化昌盛。5.指文华殿。

【词目】文华

【拼音】 wén huá

【释义】

1.文章的华采。《后汉书·班彪传论》:“班彪以通儒之才,倾侧危乱之闲……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唐代刘得仁《上翰林丁学士》诗:“官自文华重,恩因顾问生。” 元代刘祁《归潜志》卷十三:“ 宋 、齐 、梁 、陈惟以文华相尚,门第相夸,亦不足观。”

2.才华,文才。 唐代张鷟《朝野佥载》卷二:“周补阙乔知之有婢碧玉,姝艳能歌舞,有文华。”宋代苏轼《谢曹子方惠新茶》:“陈植文华斗石高,景公诗句复称豪。”王闿运《祭常都尉文》:“虽怀武志,实蕴文华。”

3.指有才华的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声》:“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朝廷以为文华。”

4.文化昌盛。 唐代韦应物《寄皎然上人》诗:“茂苑文华地,流水古僧居。”

5.指文华殿。 明代唐顺之《请皇太子受朝疏》:“文华受朝之仪缺而未讲,臣民稽首之敬抑而未伸。”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文华的诗句

相关标签: 诗句 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