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诗句 > 正文

关于高士隐居于山水之间的诗句合集(实用) 关于高士隐居于山水之间的诗句

2023-06-21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关于高士隐居于山水之间的诗句合集(实用) 关于高士隐居于山水之间的诗句

关于高士隐居于山水之间的诗句合集(实用)

【导读】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高士隐居于山水之间的诗句合集(实用)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关于梅表示隐士,高士的诗及鉴赏

陆游的《雪中寻梅》:

幽香淡淡影疏疏,

雪虐风饕只自如。

正是花中巢许辈,

人间富贵不关渠。

巢父和许由,

均为古代的隐士,

相传二人为唐尧时人。尧让君位给巢父,他不受。尧又将君位让给许由,巢父又叫许由隐居。梅不与百花争春色,正如巢父和许由一样,不爱人间的富贵和权势。

陆游甚至认为,梅花的品格如此高坚,以至自己都不配与梅花为友“欲与梅为友,常忧不称渠。从今断火食,饮水读仙书”(《梅花》)。要想与梅为友,须先断了人间烟火才行,凡夫俗子是绝对不能与梅花为伍的。

2.归隐林泉,寄情山水的诗句

有关诗句: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唐·杜牧《山行》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唐·李白《望庐山瀑布》5、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唐·元稹《离思五首》6、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唐·储光羲《咏山泉/山中流泉》7、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8、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宋·张舜民《村居》9、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10、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唐·王维《画》1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宋·杨万里《小池》12、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唐·王维《过积香寺》。

3.急~~,求不被世俗羁绊,归隐山林的诗句,越多越好

我最欣赏《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的意境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和那种悠然、恬静、消雅的心情。“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语把这种心境的原因道破。

陶潜对禅机悟透颇深,乃至使这首诗的艺术境界产生空灵之感,使人身临其境,若在仙界上,不在五行中。所以说这首诗难就难在体会出作者当时的心境。

陶潜是东晋的一伟大隐士。从客观上看,为不愿同流合污;从主观上看,则是因其自身所形成的性情,因为人总是不断地向自己的本性迈进,当本性与后天之性情产生冲突,便会产生大悲哀。

然后弃之,而后得鱼或熊掌也。而陶潜便是取熊掌而归山林,因其性本爱丘山。

所以,此诗意境虽在悠闲,然心境却大相径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乍闻只觉得清净,悠闲,细思方感作者之愁情,一个人久居僻静之所,则向往喧闹的声音,人之常情。

一个“无”字尽显作者之遗憾。“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看则没问,实则扣心自问,敲打警钟,终于蓦然回首,否极泰来,再看眼前之青山绿水,自然风光,心旷神怡,想起日常之生活往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洒脱,飘逸的情景,一个“见”字,令人忘俗,浮想联翩。

酒是很妙的东西,忘却暂时的烦恼,使一切朦胧、模糊,达到美的极致,景中生情,这是体验高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佳”完善高度的统一。

“相与还”,何也?周而复始,返朴归真,如果谢灵运还是寄情于山水,那么,陶潜则是与自然山水合二为一,这便是他此时的心境。而后,作者便把自己的领悟升华为哲理的高度,“此中有真意,欲辩而忘言”,最美的大自然的语言便是默默无言。

作者的心情由愁生悲,有悲见喜,有喜达欢,又由欢归于平淡。

4.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的诗句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寄君。

【作者】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好道术,爱山水。梁时隐居

于句容曲山(即今茅山),自号“华阳隐屋”。梁武帝遇有朝廷大事,常前往

谘询,时称“山中宰相”。今传《陶隐居集》辑本一卷。

【品评】

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首句即照

应题目。齐高帝之问,带有劝其出山,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而诗

人则平平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是的,山中

能有什麽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在述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麽;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徵。然而「白云」的这种价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洁、风神飘逸的高士才能领略「白云」奇韵真趣。

所以诗人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我无法让您理解个中情趣,就像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寄一样。言词间颇替齐高帝感到惋惜。——诗人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

此诗写得轻淡自然,韵味隽永,历代传诵。

5.中国古代都有哪些辞官归隐的诗人

中国古代归隐田园的诗歌并不在少数,当我们提到山水田园诗的时候,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始终是茫茫诗海中那颗闪耀的珍珠。

它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种自然﹑清新﹑纯朴的乡野气息是其它同类诗词所无法相比的,真实的如同诗人锄下翻松的泥土。了解任何一个艺术作品的实质,都必须通过与作者时代的时空转换回到作者的身边看到他是怎样的生活,在怎样的情况下触发了灵感,为什么而创作。

这首诗是在他坚定的走上归隐之路后一年所作,心境已经相当的淡泊成熟,又不乏当日辞官而去的感触余温。在此之前他一直过着仕隐不定的生活。

我把这首诗看作诗人终于发现了自我并勇敢的肯定自我的开篇之作。“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开篇两句颇有一些“人的觉醒”的意味。

诗人受曾祖父和传统儒家教育的影响,也有过济世大志。在多次不得志时他也归隐了多次,但这与后世那些寻求终南捷径的文人们不同,其价值在于他是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并且与社会价值观平行的生存方式而非借此寻找再次出世的机会。

为人生中目标太过明确时,结果往往是迷失了自己,自己为自己设计的那个自己常常不是真正的自己。陶渊明在追求政治理想时必然有着成型的计划,未来的人生一定有着美好的展望,这些可能是他所希望的,也或许是他身边的人对他的期望。

在生活中,现实的世界,大众的意识让我们以为这(我认为出仕是当时文人的普遍理想,文人都追求共同的一个目标,忽略自身的特点。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有着种种自我定义对真实自我的限制。)

就是生活,当我们强迫自己去遵循这种生活的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在努力的使自己变得更加适应这个环境,这使我们感到不适和压抑。执迷于不可见的前方,使得道途上的其它都变成了黯淡的灰色,于是不安和挣扎让我们忽然在某个启示下觉醒,于是回头发现自己还在那里,还是自己,好象已经回到了过去所愿的某个安详的时刻,但实际又是一个升华了的自我。

在不断的反复和徘徊中终于找到了自己。陶渊明的归隐没有丝毫勉强无奈的意思,因而诗中自然清新,朴实中展现农家之乐。

我可以想象诗人在彻底归隐之前的思想斗争的苦闷,不断在社会群体意识与真我的选择中挣扎,想融于社会,却无法按捺自己正直,自由的本性。我想象他是在某个清晨一早醒来,一拍脑门豁然开朗,释然的接受了“性本爱丘山”的自己,拿着锄头悠然归隐去了。

他慨叹道“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流露出的对整个前半生在尘网的痴迷、摇摆的反思和忏悔。

但此笔仅是一叹,并无深及肺腑的悔恨,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在山下劳作时抬头看见夕阳时淡淡一叹,望着红色混合的天边发一小会儿呆,然后继续埋头耕耘,或许他的脸上还挂着一丝淡然的自嘲的笑意也未可知。我们姑且认为出世这一段是诗人的人生道路上的一段歧路(违背了诗人的本愿),而诗人也淡泊的接受了这一段。

也许他也希望自己没有经历过这一段会有多好,但也许没有“误落尘网”的这一段,他就永远都达不到这样超然的境地。这就是人生的规律,如同价值规律中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样,人生的轨迹围绕着真我的水平线上下波动,偏离的太远总会回来,我们需要的是在尝试中早点找到自己,增加交点,减少偏离的距离。

然而,面对现实生活时,我们所看到所了解的却常常干扰了选择,我们面对每一具体情况的时候,我们知道很多规则规律经验,可是却常常不知道用哪一条来指导自己的行动。道德经给了答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何谓自然?自己如尔。西方也探讨这样的规律,从他们的古代就开始,我们可以在希腊神话或者北欧神话里看到无论是伟大的宙斯还是神力的奥定,他们创造了人类,而他们自己的命运却也早已在预言书上写好了,人类创造了神,用他们的喜怒哀乐来解释人世间种种奇妙的现象,而把探讨真正的主宰者——规律的任务交给了他们用无限想象力创造的神们。

这里我总要觉得西方人有着可爱的会偷懒的小聪明,而中国却不安于这些宗教氛围的解释,总有人积极地寻找并早早地给出了“自然”这样精妙的答案。这样看来是简单了,找到自己,照着自己做就可以了,但实践上并非如想象那般容易,国际象棋32个棋子就产生了10的120次方种可能,而人的思想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谁也不知道这无限可能的结果是什么,每个人的故事可能大同小异,可是每个细节都不可能相同,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先哲前辈们给了我们许多经验,可是哪些能用到自己的身上还要经过自己的探索和寻找,陶渊明在出世和入世的反复中一定经历过彻夜难眠的夜晚,一定曾郁结而饮酒也不能销愁,然而终于超脱接受了自己,不管三十年还是十三年都只是一个必由之路,他这一声“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的慨叹,因是颇含辛酸,感触良多却淡然而出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则是对自己的选择的一种肯定,认为自己回到了自己。后面几句描写自己的归隐生活,并无铺张华丽的渲染生活,也没有矫揉造作的赞美生活有多美好,朴实平淡的叙述真实而。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高士隐居于山水之间的诗句

相关标签: 诗句 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