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诗句 > 正文

关于静夜思是不是春天的诗句合集(实用)

2023-12-22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关于静夜思是不是春天的诗句合集(实用)

关于静夜思是不是春天的诗句合集(实用)

1.静夜思是不是春天的诗

不是哦,是秋天的诗。《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2.静夜思是描写夏天的诗吗

应该不是 秋季分析 所谓“床前明月光”,可以揣测是开着窗的,那么当时的天气还不是很冷。

我国古代的窗户都是用薄纸糊在窗棱上,透光性不算好,如果不是敞开着,“明月光”的景致就逊色多了。 所谓“疑惑是不是下了霜”,要比“月光似霜”(这是常用的比喻)高明多了。

这是因为,“月光似霜”仅仅是对月光想象的描述,而“疑惑是不是下了霜”却暗含着诗人对离家时间的计算:“啊,已经快到了霜降的节气了”,而正是由于诗人在计算着离开家乡的时间,才会触景生情勾起浓浓的思乡情。 而诗中的意境背景明显是寒露与霜降节气之间的月圆之夜。

所谓“在寒露与霜降节气之间的月圆之夜”,如果该年没有闰月,应是农历的九月十五日前后;如果该年有闰月,应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包括润八月十五日)前后。 附 霜降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438,20世纪=24.218。

举例说明:2088年霜降日期=[88*0.2422+23.438]-[88/4]=44-22=22,10月22日霜降。 例外:2089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2 关于这首诗的作年及作地,过去人们多未涉及。 近些年来,由日本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编著的《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日文版原名《汉诗的注释及鉴赏辞典》)、安旗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李白选集》中才涉及到这些问题。

这三家的观点分别是: 其一,作于李白“东涉溟海”、“散金三十万”之后的贫困之时,郁贤皓《李白选集》云:“按此诗乃客久而思乡之辞,疑作于‘东涉溟海’、‘散金三十万’之后的贫困之时。”作地未定。

其二,作于开元十五年(公元七727年),李白27岁,作地或在安陆寿山。安旗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云:“[按]此诗思乡之情略似上年(指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秋夕旅怀》,其作时当相去不远;又诗中有‘山月’一语,当系山居所见,则其作地或在安陆寿山。”

该书将这首诗系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白时年27岁。安陆,唐时属淮南道安州(安陆郡),即今湖北安陆县。

寿山,在安陆县西北60里。 其三,作于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李白31岁,作地在安陆小寿山。

日本前野直彬、名川忠久《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云:“[鉴赏]这是李白三十一岁寓居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小寿山时所作,描写由静静的月光引起的思乡之念。” 张一民、王彩琴在《李白静夜思作年及作地考》一文中例举到第四种说法 其四,张一民、王彩琴认为李白《静夜思》一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秋天(九月十五左右),作者卧病期间,李白26岁,时在扬州。

第五种观点,孙宏亮认为《静夜思》是李白于天宝六载(公元747年)至天宝八载(公元749年)游金陵时所作,其作地即在金陵长干里附近。 考虑到,李白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秋,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又据《唐诗鉴赏辞典·诗人年表》称,李白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成婚,定居安陆;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称:“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恶皆济之。

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移三霸焉。”

暗自揣测,李白《静夜思》比较可能是作于公元724年出游之后,至公元728年成婚之前。

3.静夜思这首诗是什么季节

是秋季。《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秋日夜晚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诗人孤身远客,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这首诗便是抒发了诗人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全诗原文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话文意思是皎洁的月光洒满床前,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这清冷的月光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仰首凝望着月亮,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扩展资料

诗的前两句,写一个独处他乡的人,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全诗仅短短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却意味深长地表达出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那深深的怀念之情。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静夜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静夜思是不是关于春天的诗句

相关标签: 春天 诗句 实用